新闻资讯 NEWS
完美真人在古典园林四要素中,植物花卉是颇为重要的一个。与漫山遍野、肆意生长的植物不同,园林花卉更多体现出绚丽精致的人文雅趣。
国内首部自然园艺类纪录片《花开中国》第二集《杜鹃》,日前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和综合频道CCTV-1播出。在这一集里,镜头对准的是拙政园里的杜鹃花、杜鹃花园和园中的“90后”花卉园艺师赵佳明,而赵佳明的另一个身份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
赵佳明今年29岁,在拙政园管理处才工作了不到四年,却已经为杜鹃花浇了三年水。镜头下,他为杜鹃浇水施肥、翻盆换土,精心照顾着这一盆盆园林里的精灵。拍摄时间是4月份,正是江南杜鹃的盛花期,也是拙政园杜鹃花节如火如荼的时候。5分多钟的视频,完美记录了四月杜鹃绽放拙政园庭前池畔的秀美。园林花卉正如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一样,造型、花色无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杜鹃也一样。它进入江南风雅生活和艺术家们的画卷中,与园林里的人文气息交织在一起。
镜头下,赵佳明腼腆、朴实,他最大的心愿是运用苏派盆景的制作技艺,把杜鹃花移入盆中,盆栽变盆景。可是师傅却偏偏让他学浇水,三年浇水,三年学技术,四年创作。十年磨一剑,打磨是技艺,但提炼的是心性。
如果没有一颗沉静的心,很难坚持的下来。也许外人会觉得浇水很简单,为什么会需要3年呢?但事实却是夏天40度以上的高温,要在户外每天浇水3个小时,人的肤色可以明显感觉到在一点点的变深,而这只是大量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项,最是锻炼人的耐心程度。其余施肥、打药、拔草、翻盆、蟠扎、修剪等繁复的工作内容,更是要求每一步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能制作出大家所看到的一盆盆精美的盆景。
灼灼灿烂的杜鹃,恰是少年意气的写照,投入生命和心思的时间,才称得上岁月……
日前,赵佳明回到母校,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从业经验。讲台上,赵佳明滔滔不绝,透露着工作后的自信与稳重。
在赵佳明看来,当一份工作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乐趣时,一个人的身心都会得到巨大的改变。而这份兴趣的形成要从赵佳明的学生时代讲起。2010年,他就读于苏州旅游与财经技术高等职业学校,二年级结束后的一个暑假里,第一位人生导师汤坚老师出现在他的学校生活中。那时,他与其他学生一样,无忧无虑地过着校园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赵佳明被选拔到汤坚老师所带领的技能比赛团队中。在之后的2年中,赵佳明努力学习插花艺术、树木修剪等专业技能。在学习园林文化的过程中,他也对园林开始产生了兴趣。
翻看赵佳明就读苏旅财的表现,作为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他用“梅花香自苦寒来”来印证自己的成功,枯燥的重复在心无旁骛中升华,眼前看到的只有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不停地磨砺,不停地完善……
2011年获江苏省技能大赛树木修剪项目中职组金奖;2011年获全国技能大赛树木修剪项目中职组金奖;2012年获江苏省技能大赛艺术插花项目高职组金奖……
来到拙政园管理处工作后,赵佳明兢兢业业、勤奋好学,续写着优异的成绩单。2014年参加苏州市第十五届“留园杯”艺术插花获二等奖;2015年 调至盆景艺术组,负责拙政园内各类盆景及杜鹃的养护及展陈;2016年 参加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插花艺术展获二等奖;2016年 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菊花盆景(菊石)竞赛作品《幽壑秋深》获金奖;2018年 获苏州市艺术插花比赛第一名,获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 获留园杯水仙雕刻造型一等奖……
赵佳明在拙政园管理处工作,日常与植物花卉常伴,修剪、浇水、施肥、翻盆、换土,精心照顾着一盆盆精灵。
从一名普通学生,经过自身不断努力、老师的培养,成为一名金牌选手,如今成为业内园艺“骨干”。赵佳明说,就是源于热爱。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毕业生赵佳明告诉记者,盆景最早的从一棵苗开始,到最终形成一棵盆景,整个过程付出了许多辛劳,“它慢慢地展现了最美的状态,就像培育一个自己的小孩,从开始的一点点大,到慢慢地长大成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好,这种成就感包括每天欣赏它的感觉是其他东西都没法比拟的。”
对于未来, 赵佳明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把拙政园的盆景和杜鹃做的更好,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承链。“特别对于现在整个园林内都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很多传统优秀技艺都在逐渐流失,我感到非常可惜。”因此,他想建设一个科学的文化技艺传承链,环环衔接,把文化和技艺完整的传承下去。“另一个是,我想让苏派盆景被更多人知道,像岭南派盆景一样,被更多的人知晓。利用网络时代的宣传力量,把盆景文化深入到千家万户,让每个人对盆景充满兴趣,重新使苏派盆景焕发生机。”